深圳稅務稽查向來是企業(yè)財務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怕哪天稅務局一聲傳喚。其實,稅務稽查沒那么可怕,稽查無非就是查你的各項財務指標符不符合標準,如果沒有達到預警值,那基本不會被稅務局盯上。優(yōu)企服小編整理了稅務稽查中較為重要的稅收指標,以及財務報表中可能會涉及到的稅務風險,供大家參考。未雨綢繆,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稽查風險指標~
01、稅務稽查中的重要稅收指標
(一)稅收擔負率
稅負率,即稅收擔負率,指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的實納稅額同征稅對象的比例,是測量稅收負擔狀況的標準。
稅收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依據(jù)×100%
不同稅種分別適用不同的稅負率,計算公式分別為:
1. 增值稅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yè)務收入)×100%
2.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3.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4. 資源稅稅收負擔率=〔應納稅額÷主營業(yè)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100%
稅負率反映企業(yè)的應納稅額標準,不同的稅種,分別適用不同的稅負率;即使是同一稅種,不同行業(yè),甚至不同地區(qū),稅負率的適用標準也不同。
稅負率越高,稅負就越重;反之,稅負就越輕。企業(yè)需要結合行業(yè)、地區(qū)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公司各種稅種的稅負率,保證公司各項稅負率在合理的標準范圍內。
(二)銷售額變動率
銷售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服務,從購買或接受應稅勞務方或服務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但是不包括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以及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
銷售額變動率=(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100%
銷售額變動率是納稅評估中常用到的指標。銷售額變動率超出預警值,企業(yè)可能存在少計收入或多列成本的問題,進而推算出應納稅額變動率超過預警值,說明企業(yè)可能存在偷稅問題。
在金稅三期等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今天,企業(yè)業(yè)務量的增長或減少是否在行業(yè)、區(qū)域的合理范圍內,稅局機關通過一鍵對比,便一目了然。
當你沒有充足的證據(jù)解釋,為何你的銷售額變動幅度超出預警值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影響,大多數(shù)的行業(yè)銷售額會下降,這種客觀原因導致的大變動相對來說沒有什么稅務風險。
(三)進項稅額控制額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即當期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繳納的增值稅稅額。
在一般納稅人企業(yè)計算中,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后的數(shù)字,才是應繳納的增值稅。
因此,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納稅額的多少,也自然而然是稅務稽查的關鍵指標。
本期進項稅額控制額=(本期期末存貨金額-本期期初存貨金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成本)*本期外購貨物稅率+本期運費進項稅額合計。
企業(yè)申報進項稅額與進項稅額控制額進行比較,如果申報進項稅額大于進項稅額控制額,則可能存在虛抵進項稅額。
這個時候就要重點核查用于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及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是否按照規(guī)定做進項稅額轉出;是否存在取得虛開的專用發(fā)票和其他抵扣憑證問題。
如果差異率低于預警值下限的話,那說明進項稅額的控制額是低于實際發(fā)生的進項稅額的,那說明有虛假的進項稅額出現(xiàn),如果稅務局把你們的差異率定為負數(shù)的話,那是要被調查的。
02、企業(yè)年度會計報表的稅務風險
(一)公司與股東個人賬務風險
1. 公司出資購買房屋、汽車,權利人卻寫成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
2. 賬面上是否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3. 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混雜在一起不能劃分清楚。
(二)員工工資相關涉稅風險
1. 在以現(xiàn)金方式支付員工工資時,無員工簽領確認的工資單,工資單與用工合同不能有效銜接;
2. 員工以發(fā)票定額報銷,或采用過期票、連號票或稅法限額(如餐票等)報銷的發(fā)票,造成這些費用不能稅前列支;
3. 未成立工會組織的,仍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計提工會經費,支出時也未取得工會組織開具的專用單據(jù);
4. 公司組織員工旅游,直接作為公司費用支出,未合并入工資總額計提并繳納個人所得稅;
5. 商業(yè)保險計入當期費用,未做納稅調整。
(三)企業(yè)生產相關涉稅風險
1. 生產性企業(yè)在計算成品成本、生產成本時,記帳憑證后未附料、工、費耗用清單,無計算依據(jù);
2. 計算產品(商品)銷售成本時,未附銷售成本計算表;
3. 未按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沒有依據(jù)地隨意計提期間費用;或在年末預提無合理依據(jù)的費用;
4. 生產性企業(yè)原材料暫估入庫,把相關的進項稅額也暫估在內,若該批材料當年耗用,對當年的銷售成本造成影響;
5. 應付款項掛賬多年,如超過三年(外資超過2年)未償還應納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但企業(yè)未做納稅調整;
6. 非正常損耗原材料、非應稅項目領用原材料,進項稅額并沒有做轉出處理;
7. 銷售廢料,沒有計提并繳納增值稅;
8. 對外捐贈原材料、產成品沒有分解為按公允價值對外銷售及對外捐贈兩項業(yè)務處理;
9. 開辦費用在取得收入的當年全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未做納稅調整。